·欢迎广大市民访问沙湖公园官方网站!
乔木当前位置:首页 >> 乔木
银杏
发布时间:2014-05-04 浏览:字体大小[ ]

 

植物名称:银杏(Ginkgo biloba


科属:银杏科银杏属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15)厘米,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内媒传粉。4月开花,10月果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


生活习性: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的保存下来。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银杏为阳性树,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壤土,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pH8.0)中均可生长良好,而以中性或微酸土最适宜,不耐积水之地,较能耐旱,单在过于干燥处及多石山坡或低湿之地生长不良。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


诗词欣赏:我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与银杏有关的诗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陕西省蓝田县辋川村,他在《辋川二十咏•文杏馆》中写下赞扬银杏的五绝:
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
宋代时,银杏大批移植到长江以北,直至黄河流域各地。因其形状似鸭子的脚,故又名“鸭脚”。
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曾写诗《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描述中原人民认识和栽植银杏的经过: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褎。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赋诗《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详述银杏被引种到京都(今河南省开封市)时的情况: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
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
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
公卿不及议,天子百金酬。
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
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
今已遍中国,篱根及墙头。
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
惟当记其始,後世知来由。
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欧阳修曾得诗友梅尧臣寄赠“鸭脚百个”,如获至宝,思绪万千,欣然提笔写诗《梅圣俞寄银杏》相赠,抒发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君子之交的诚挚情谊: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

  梅尧臣收到好友赠诗,依相同韵脚作诗《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答谢:
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
至交不变旧,佳果幸及新。
穷坑我易满,分饷犹奉亲。
计料失广大,琐屑且沉沦。
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懃。

  宋代诗人张商英(又名张无尽)也曾作诗描述银杏: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韩林宅,清风明月吹帘笙。
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河南净居寺筑台读书时,非常喜爱唐代道案、定易二人合栽的一棵银杏树,在银杏盛果时写道:
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
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诗人视银杏树为擎天柱,比喻银杏种子为自己的文章。表达了对银杏“一树擎天”的敬慕之情和审美情趣。该树记录了唐宋名家苏东坡、名僧道岸和定易读书处。又有诗为证,集历史名僧、名家、名诗于一树。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瑞鹧鸪•双银杏》词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赋予银杏以人的品格,以双银杏比喻自己和丈夫: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以妙趣横生的语言作诗描述了银杏炭烤食用的情景:
深灰浅火略相遭,
小苦微甘韵最高。
未必鸡头如鸭脚,
不妨银杏作金桃。

  明清时期,农家盛行栽植银杏,既获丰饶物产,又达观赏目的。古诗《仲秋既望观园》中描述了沂、武两河沿岸的银杏园景观。诗曰:
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
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
根蟠黄泉下,冠盖峙云天。
干粗几合抱。猿揉愁援攀。
下流遮高树,林荫苔成斑。
蹼叶和风舞,累籽压枝弯。
虫穿怯神奇,蝮螺岂敢沾。
沧海时多易,古木麻彭年。
天物假造化,沂埃有奇观

版权所有:武汉市沙湖公园管理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秦园东路水岸星城C区沙湖公园管理处     网址: www.shahupark.com

联系人:张女士    电话:027- 88300845       官方微博:武汉市沙湖公园管理处       鄂ICP备12017622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6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