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称: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
科属:百合科吉祥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粗2-3毫米,蔓延于地面,逐年向前延长或发出新枝,每节上有一残存的叶鞘,顶端的叶簇由于茎的连续生长,有时似长在茎的中部,两叶簇间可相距几厘米至10多厘米。叶每簇有4-8枚,条形至披针形,长10-38厘米,宽0.5-3.5厘米,先端渐尖,向下渐狭成柄,深绿色。花葶长5-15厘米;穗状花序长2-6.5厘米,上部的花有时仅具雄蕊;苞片长5-7毫米;花芳香,粉红色;裂片矩圆形,长5-7毫米,先端钝,稍肉质;雄蕊短于花柱,花丝丝状,花药近矩圆形,两端微凹,长2-2.5毫米;子房长3毫米,花柱丝状。浆果直径6-10毫米,熟时鲜红色。花果期7-11月。
生活习性: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寒耐阴,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以排水良好肥沃壤土为宜。多生于阴湿山坡、山谷或密林下,海拔170-3200米。
吉祥草文化:
花文化
为中国长期栽植的花卉。主要以观叶为目的。清《花镜》中对其形态、习性、栽培及欣赏都有较扼要记述:“吉祥草,丛生畏日,叶似兰而柔短,四时青绿不凋,夏开小花,内白外紫成穗,结小红子,但花不易发,开则主喜,凡候雨过分根种活,不拘水土中或石上俱可栽,性最喜温,得水即生,取伴孤石灵芝,清供第一。”温暖之地可作为地被植物成片栽植,冷凉之地可盆栽。株形典雅,绿色明目,常取其吉祥之意,放于厅堂、书斋,也可用于会议室的几案上。
圣草
吉祥草(梵名kusa),音译姑奢、矩尸、俱舒、固沙。意译为上茅、茅草、香茅、吉祥茅、牺牲草。生长于湿地,可栽培于水田中,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六十多厘米。吉祥草喜丛生,茎刚直平滑,叶子在茎的下方,形状细长,鞘口有毛。
在印度,举维达(圣典)仪式时,吉祥草是作为圣草铺在会场里。据说释尊在菩提树下开悟时,也铺吉祥草为座。
在印度吉祥草自古被看成是神圣的草,是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之物。据说为在旅途中死亡的人或为失踪的人举行葬礼,就用吉祥草做成人形,当做尸体火葬。
吉祥草名称的由来,有的说是释尊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敷此草而坐;或说此草乃是吉祥童子为释尊所铺之座;也有说是有一位名为吉祥者的人,献上这种草给世尊。
在印度,自古视此草为神圣象征。每逢举行各种仪式,就编成草席,上面放置种种供物。而行者在空闲寂静处和清净房中,也经常以吉祥草为坐卧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