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称:荷花(Nelumbo nucifera)
科属:莲科莲属
别名: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花期:6-9月
果期:8-10月
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品种分类:荷花栽培品种很多, 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根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群、23类及28组。
中国莲系
一、大中花群:
a.单瓣类:1.单瓣红莲组 2.单瓣粉莲组 3.单瓣白莲组
b.复瓣类:4.复瓣粉莲组
c.重瓣类:5.重瓣红莲组 6.重瓣粉莲组 7.重瓣白莲组 8.重瓣洒锦组
d.重台类:9.红台莲组
e.千瓣类:10.千瓣莲组
二、 小花群:
f.单瓣类:11.单瓣红碗莲组 12.单瓣粉碗莲组 13.单瓣白碗莲组
g.复瓣类:14.复瓣红碗莲组 15.复瓣粉碗莲组 16.复瓣白碗莲组
h.重瓣类:17.重瓣红碗莲组 18.重瓣粉碗莲组 19.重瓣白碗莲组
美国莲系
三、大中花群:
i.单瓣类: 20.单瓣黄莲组
中美杂种莲系
四、大中花群:
j.单瓣类:21.杂种单瓣红莲组 22.杂种单瓣粉莲组 23.杂种单瓣黄莲组 24.杂种单瓣复色莲组
k.复瓣类:25.杂种复瓣白莲组 26.杂种复瓣黄莲组
五、小花群:
l.单瓣类:27.杂种单瓣黄碗莲组
m.复瓣类:28.杂种复瓣白碗莲组
识别要点: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叶圆形,盾状,直径25~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期8~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适宜生长环境:荷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荷花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纬19度左右),北至黑龙江的富锦(北纬47.3度),东临上海及台湾省,西至天山北蔑,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2000米,在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荷花文化:
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
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佛教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