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称: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科属:禾本科簕竹属
形态特征:竿高达9~12m,径3~5cm。竿直立,先端稍下垂,节间长35~ 60cm,幼时被白粉并密生向上淡色刺毛;节上簇生分枝,主枝较纤细而长,其余枝较短,最长达2m。竹壁薄,3~5mm,近基部数节无芽;箨环倾斜,箨鞘厚革质,坚硬光亮,先端微凸呈不对称的宽弧形,背面常无毛或近基部贴生暗棕色易落柔毛;箨耳小,长椭圆形,高约2 mm,近相等,两面被小刚毛,边缘具锯齿且有纤毛。箨舌略呈弧形,中部高约2~ 3mm,边缘齿裂并被短纤毛;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基部略作心形收缩,背面无毛,腹面粗糙; 出枝较高,基部附近数节不见出枝,分枝密集丛生达10~12 枚,分枝粗细相同;每小枝上具叶片8~12 枚,叶片披针形,长9~25cm,宽1.0~ 2.5 cm;笋期5~9 月,花期2~9月,授粉后20d 左右种实成熟,形似麦粒,很少开花。
生活习性: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湖南、福建、云南南部, 相当于北纬25度以南地区, 其分布范围内年均温18~ 20℃, 年降雨量1 400 mm 以上都能生长良好,好生于土壤疏松、湿润、肥沃的立地;河岸溪畔、平原、丘陵、四旁均可生长(尤其是江河两岸、盆地和平原冲积土上生长最好)。适生于温暖湿润之气候环境中。主产于广东, 以广宁县最多,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浙江、江西有引种, 能耐23℃低温, 适应范围远远超过其自然分布区域。